最近這陣子忙,距離上次寫文章竟然已經過了三個月了,代表我已經三個月沒有出團了(幫QQ)。為了不讓這個部落格荒廢,暑假一開始立馬找了前同事出團。
象鼻隧道,在我還住在花蓮的時候就知道了,不過很不幸的,那時因為天候不佳讓我沒機會去。趁著上次帶朋友去黃金峽谷的時候,隔天順便去探了路,也促成了這次的Bikepacking行程。
————————-以上是廢話前言,正文開始———————
早早排好了假,約了上次一起探勘的朋友來個露營日出團+攀爬象鼻隧道。下班馬上快速的洗了個澡,連飯都還來不及吃就趕去火車站,因為錯過這班兩鐵環保列車我就GG了。兩鐵列車的好處就是不用拆車不用打包,只需要幫腳踏車買半票。
轉了兩次區間車,來到了和平站。今天要紮營的地方是象鼻隧道攀爬入口底下的海蝕洞,馬路入口在和平跟和仁站的中間,大概都差不多要騎4公里。
雖然花蓮是礫灘,一般的腳踏車無法騎行要用推的。但跟南澳神秘海灘不一樣的地方是,海蝕洞離腳踏車入口大概只有200米,所以推車真的非常的輕鬆。
腳踏車的入口在從花蓮過來出和平隧道的右側,直接一個迴轉轉入小路(google地圖上有小路),一路往下騎到一個沙灘下坡就可以開始推車了。(當天跟朋友汽車一起走所以忘了補拍照QQ)

海蝕洞主要有兩個,但其實我第一次來探勘時其實滿怕落石的,因為這裡的海蝕洞岩壁跟南澳的不一樣,很怕紮營睡覺會一覺不醒。
由於我們是晚上來露營,早上看完日出再來爬象鼻隧道,所以摸黑紮營就可以知道帳篷好不好搭很重要了。


搭好帳篷以後,當然要來煮個宵夜啦~
朋友根本裝備狂,看到鍋子煎豬排就知道有多囂張了(人家高餐畢業的就是不一樣)。出門在外能吃到熱的食物就很開心了,竟然還煎豬排吃,超狂!!!
https://youtu.be/8iPTbY5Efkk
結果這樣搞一搞也弄到快11點,立馬收拾去睡覺準備早起看日出。
由於我們距離海邊大概只有20幾米,加上可能在海蝕洞內有回音,海浪的聲音非常不小。有幾次我都覺得是不是漲潮要淹到我了,但實在不可能。(因為有先看過漲潮的海岸線)
海邊睡起來其實還有點熱,夏天果然沒風就不舒服,所以我外帳就沒搭了,只搭內帳。晚上起來小解的時候,果然星空滿天,雖然不及太魯閣的飽滿,但也是很厲害了。
根據以前出日出團的經驗,現在日出大概都五點多才會跑出來,設了4:50的鬧鐘,期待早上的來臨。
早上起床,竟然還感到一股涼意。起床時天已微亮,看到海的那端有一些大塊的雲,覺得有點不妙,可能沒辦法看到好看的日出了。不過醒都醒了,跟朋友爬上高一點的石頭,開始煮咖啡配上麵包佐果醬,靜靜的享受海風與片刻安寧。
簡單的早餐吃完以後,當然還要再來一點專業的早餐。

飽足以後,開始今天的正式行程。
首先,先爬上一些到繩索點前的大石頭,難度不太高,有在運動的人應該都攀的過去。過程中當然不免要拍一些中二照XD

象鼻隧道之所以有名,是因為它曾經背印在以前的一元鈔票上(小弟菜菜沒看過一元鈔票),是蘇花公路第8號隧道。後來新蘇花建好後,舊蘇花就荒廢了,而這些年象鼻隧道就成為許多業者帶客人來攀爬觀看的景點。
我們今天要攀爬的地方,是第10號隧道北方的入口,也就是從「姑姑子斷崖」爬上去。而實際上要攀上去的洞口,距離最底下的岩石大概約有20米。沿途有兩個地方沒什麼腳的著力點,要用臂力硬拉繩子上去。(第一段繩子沒有繩結點,所以”握力”要夠)
由於有上次的經驗,這次爬的快很多,約莫花了六分鐘即登頂。登頂之後可以遠眺一望無際的海,走右邊的山洞一直往前就可以到象鼻隧道了。
https://youtu.be/7cNIJorW2f0
上面的風超大的!!!
https://youtu.be/G1WfCIy96PA
最後面即是象鼻隧道,來張上來一定要拍的招牌象鼻照。

https://youtu.be/dDicyuoWqx0
當然不免還是要拍一些奇怪的照片。
這邊大家來上一下歷史課:
蘇花公路為日治時期開鑿的「臨海道路」,北起蘇澳南至花蓮,現今總里程102.4公里(以前388公里)。蘇花公路總共有11個隧道,其中還有在使用的只剩和仁隧道(6號),而象鼻隧道則是第8號隧道。
民國60年(1971年)和平隧道完工,走蘇花時就不用再繞行姑姑子斷崖,日治時期開鑿的8~11號隧道也就此廢棄。

OK~欣賞完無敵海景+爆米花以後,我們就開始準備收工了。
目前有兩條路可以走,一條就是上來的地方原地垂降。(當然你最好要有攀岩垂降裝備)
另一種是走海路,從象鼻隧道那側的坍方碎石坡下(危險程度也不低),然後攀越很多的大頭約莫20分鐘,接著會沒有陸路可以走,根據漲退潮的狀況,大概有50~100米的距離要游(也就是一定會濕),游的快慢就要看風向跟海流了。(最好要會抬頭蛙或抬頭捷)
當初我第一次來探勘的時候,是從海蝕洞那邊拉繩索上去,然後下象鼻隧道坍方坡,再游回來。那時我還不知道要游多久,但身為一個專業的水域活動帶團業者兼開放水域救生員,當然是沒有在怕的啦!(哥哥有練過,小朋友不要學)
而這次,因為發現兩位友人沒辦法從繩索區爬上去(第二段太陡手不夠力),所以我先爬了上去再無裝垂降下來(小朋友不要學Again),然後帶他們從海路上。(游過去再攀碎石坡)

然後友人覺得碎石坡實在太危險了,而且總共大概要花一小時,所以想從洞口垂降。(當然我是完全不推薦,畢竟我們沒有裝備且也沒有人有專業垂降經驗,只看過周星馳的逃學威龍。)
說不過他們,只好讓他們從洞口下,仔細的跟他們講腳要踩哪,手要拉哪。很幸運的,我們都從洞口垂降下來成功。
這裡一點經驗分享:友人即便帶了手套,手還是磨破皮起了水泡,因為手的”指力”不夠抓不住繩子,所以有一兩段都用滑的,導致了強烈的摩擦。
我認為如果要爬的上去跟原路下來,最少要有兩個條件:
1、有包手指的手套。
2、你的臂力至少要能爬以前國小的鐵欄杆不用腳夾就上的去。
下來之後大概中午12:00,打包就趕緊回市區吃冰,熱到只想吃冰不想吃飯XD。吃完冰後到朋友家梳洗,朋友家開民宿的(花蓮陳媽媽的家),今晚睡床吹冷氣不紮營。
晚上我們去了2017年的”海或瘋市集”。海或瘋市集是一場集結了台灣各式原創手作、音樂表演、藝術創作的市集,地點在花蓮台11線11公里處,每年固定在七月連辦七天,今年已經邁入第六年。從第一年辦只有少少的20幾攤,到今年來到了400攤。
從遠遠的就可以看到馬路邊停了兩排車,我們就知道差不多可以開始找車位了。果不其然,現場超多人,而且好多跟我一樣根本沒穿衣服,讓我整個超融入XD
因為海或有露營區(其實就是在山邊XDDD),所以到處都可以看得到帳篷,還有各式各樣的帳篷改裝成攤販,根本就是台灣最大的自造者帳篷活動!
這裡的人們隨著音樂擺動,時而席地而坐,時而聚在一起開始跳舞唱歌。到處自己聚成一個小群體,享受這海風、音樂、與人文的一種獨有氣息。
我想,我明年應該還會再來。或許不是只來走馬看花,而是一起融入、體驗生活的美好。
歡迎加入BIKEPACKING的行列
關注Facebook粉專:BikepackingTaiwan 陪你玩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