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Bikepacking之路線規劃

野營一直是很多人想嘗試但不敢入門的一種戶外生活方式,沒有水?沒有電?沒有廁所?這些都沒有,那我們到底要怎麼生存下來?

截至今日,睡在戶外的經驗也有兩年半了,地點遍佈學校、涼亭、車站、山裡、溪邊、海灘。在溪邊大石頭上紮營過四腳懸空;在沙灘露營風大到帳篷營柱被吹歪;騎在溪床裡面因為裝備不足差點餓死;騎車騎到一半跑去溯溪跳水。我們將透過分享自身的經驗,從路線規劃營地選擇伙食準備心態建設,幫大家勇敢踏出第一步。

 

如果還是會擔心,歡迎參加我們今年開的野營活動

跟著我們一起體驗大自然的美好!

👉 看看我們有哪些活動:https://bikepackingtaiwan.com/activities

跟著我們一起體驗大自然的美好!

 

路線一般來說可以分為兩種:原地來回折返、環狀騎行。以交通工具來分可分為:直接騎去、搭交通工具(火車、客運、高鐵)、開車4+2。我們可以依據自己的喜好、季節、想去的路線選擇要用什麼方式抵達。

步驟:

  1. 決定好要去的點。(Ex:芃芃野溪溫泉)

  2. google搜尋關鍵字。(芃芃野溪溫泉 單車)

  3. FB相關社團搜尋關鍵字。(看是否有人最近剛去,或直接發文詢問)

  4. 紀錄重點。(抵達路線、沿路狀況、營地及水源)

  5. 加入個人喜好。(沿途有哪些景點想去、哪些店家想吃、哪裡可以補給、哪裡可以洗澡)

  6. 評估自己的騎乘能力。(根據路程難易度、負重程度判斷)

  7. 選擇交通方式。(開車、客運、火車)

  8. 快樂出門、平安回家。

4+2,行動方便
火車接駁,輕鬆悠閒
或是可以直接騎車抵達

 

通常每個季節都會有特別憧憬的風景,像是野溪溫泉、步道花季、海邊玩水。平常看到想去的景點介紹或遊記,就先存起來,慢慢開始研究做功課,提前跟朋友說及安排好假期,待時機點到了就出發。

另外,規劃路線還有幾個重要因素,要根據不同的行程做調整:

  • 下載google離線地圖。(哪個行程都需要)

  • 海邊要看漲退潮時間。(還有當天是大潮小潮)

  • 溪邊要看山區氣象圖。(Windy看上游有沒有下雨)

  • 山林要看是否有管制時間。(是否要入山申請、上下山車流管制)

海邊要看漲退潮時間以及漲潮線
溪邊要看山區氣象圖
山林要看是否有管制時間

 

基本上前期功課做的越足,就越能避免掉一些尷尬的狀況,雖然難免會有意料之外的事發生,但降低意外機率是我們事前能透過準備去避免的。下面是我自己去「武巴公路」但沒做足功課的慘痛經驗談,歡迎參考服用!

👉 武巴公路之差點見山神:https://bikepackingtaiwan.com/experiencetalk2

來錯時間,”身”受其中
結果整台車就變這樣

 

露營是一種享受,野外生活是一種精神,你能夠感受到自己的獨立存在,並且置身一個陌生卻又美麗的自然環境,但還能夠活的很好。自己學習搭帳篷、自己動手野炊料理、自己在一個沒過過夜的地點呆一整天這是一件很厲害的事。

結束旅程後,你的生命厚度多了一點,生活體驗增加了一點,你會覺得自己又成長了,對台灣也更瞭解了,會讓你覺得人生更完整。

 

★☆★如果你喜歡我們的文章,歡迎訂閱! ☆★☆


About The Author

因為瘦高,人稱香蕉。喜歡嘗試各種戶外運動,衝浪溯溪、獨木舟攀岩、登山露營都略懂略懂。放假不是出門玩耍,就是在查要去哪裡玩耍。 最近迷上單車露營,常常睡在山林溪谷海邊、夜觀星空賞日出,喜歡這樣體會大自然的美好。希望藉由Bikepacking,幫人們找回單車生活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