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里沙卡洞穴溫泉

行經路程:2.5 K

耗費總時:50 mins

總爬升:168 m

Strava:https://www.strava.com/activities/4360162965

渡溪次數:3次

溫泉位置:https://goo.gl/maps/eUAjubAv4ZBdbRQd9

溫泉狀況:下方帆布1~3池,上方拉繩30米洞穴1池,皆約可泡8人左右。

 

2020年是非常不平靜的一年,因為疫情影響大家不能出國,國內旅遊也興盛了起來。這一次特別看準了天氣寒冷,決定在跨年夜挑選一個比較冷門的野溪溫泉跨年避寒,於是我選擇了花蓮萬榮鄉的摩里沙卡洞穴溫泉。

據花蓮的在地朋友表示,之前摩里沙卡原本是在進行台電的施工工程,沒想到一個爆破發現了溫泉露頭,後來評估過後決定停工,才造就了洞穴溫泉這個意外景點。

行前必備知識與裝備經驗談:http://likeafish.com.tw/case-study17

摩里沙卡洞穴溫泉

 

為了避免31號火車買不到票的狀況,我提前30號晚上就先下花蓮,在鳳林先待了一晚。隔天回到火車站租了輛機車,風塵僕僕的來到鄉間小路的下切口。

由於上個月才來探過路,知道停車的位置很有限,一早到現場果然已發現了三輛停在下切口的車輛,不過我騎機車完全沒有停車問題。

真.舊吊橋
旁邊可以停車

 

穿過簡單好走的樹林後不到3分鐘即可抵達溪床,接下來開始一路往上游走,大概走30公尺左右就要來第一次渡溪。

我必須說,渡溪點相當不好找,需要有經驗才知道要從哪裡渡溪。且溪水量依然略微湍急,深度到我大腿及屁股之間,水溫應該也不到15度,對於沒經驗的人絕對是一大挑戰。

下切不久即可看到廣大的溪床
水深至膝蓋到大腿之間
現場幾乎沒有疊石,渡溪點要自己判斷

 

第一次渡溪完後有明顯的汽車截彎取直的痕跡,可以穿過溪床少走一大段路。大概走約10分鐘後就會來到我們第二次的渡溪點。

第二次渡溪點的位置依然沒有疊石,必須依據地上的腳印及溪面狀況來判斷下水點。建議冬天來野溪溫泉還是帶著登山杖,會更方便容易渡溪。

詳細渡溪技巧請參考這裡:http://likeafish.com.tw/case-study12

第一次過溪後可截彎取直
有很明顯的車痕可以找路
第二次渡溪點依然要自己判斷

 

接下來的30分鐘陸路行程沒有太多難度,偶遇一些爬石頭的狀況,但都不算太難;我們也可從中去觀察這些岩壁地形的紋路,會有很有趣的發現。

跟著車痕一路往前行,終點會看到一根非常明顯像是高架橋的橋墩石柱,溫泉即在旁邊的山壁上。

看到這根人造柱子就代表到了

 

最後一次渡溪點依然需要觀察溪床地形,找出哪裡最淺適合穿越。看到對岸一早已來享受的商業團在煮午餐,發現沒有過夜裝備不經竊喜,說不定今晚有包場的可能。

放好包包後先爬上離地面至少30公尺的洞穴溫泉,建議穿著溯溪鞋,山坡略滑有陡,而且不一定有繩子可以拉。在跑了不一會兒後,我從上方的洞穴溫泉眺望到遠方風塵僕僕開進來的吉普車,而且一台接著一台,短暫的包場夢想就這樣幻滅了QQ。

必須提醒,出門在外不要太相信現場的繩子
有這種天然階梯,相信自己的腳力,手腳並用
洞穴溫泉,超舒服~~~
四輪傳動車來了,無法包場了

 

晚上因為有車隊的進駐,完全不用擔心生火及晚餐的事情,出門在野外總是會被當成可憐的凹豆人被叫去搭伙。

寒流來了也是有夠冷,懶得上去泡洞穴溫泉但還是可以在底下泡帆布溫泉,泡完身上全身冒煙,不說我還以為自己是驚奇四超人🦸‍♂️,就在這樣的享受下結束了2020年的最後一晚。

輕輕一小帳,短暫的風景第一排
當天寒冷,營火真的變需要而不是想要XD
這種婚禮宴客的菜色竟然出現在野外!!!

 

 

第二天

一大早起床先三刷了溫泉,接著再次搭伙了車隊的豐盛早餐。

沒想到才早上九點多,已有第一組商業團帶隊進來泡野溪溫泉,而過了30分鐘又來了第二團,小小的池子馬上就變得不夠泡了,於是我就拔營開始收拾裝備,等等還得趕火車回台北。

腹地大概有9輛車跟炊事帳
牽引到溪床的帆布溫泉
但我還是最喜歡的高空視野
感謝車隊的豐盛早餐

 

聽說車隊還要在這邊過兩天,有開車就是不一樣,可以多載好多天份的食物,不過在我腳力還行的有生之年應該都還是會靠雙腳或單車來享受這樣體驗大自然的方式。

最後,鳳林火車站前的什錦麵好吃,旁邊的豆花店老闆人也很好,歡迎大家可以來嚐嚐。

祝大家2021年都能平安健康,快樂出遊!

團體渡溪的方法
再見了2020
超豐盛什錦麵
好吃豆花

 

★☆★如果你喜歡我們的文章,歡迎訂閱! ☆★☆


About The Author

因為瘦高,人稱香蕉。喜歡嘗試各種戶外運動,衝浪溯溪、獨木舟攀岩、登山露營都略懂略懂。放假不是出門玩耍,就是在查要去哪裡玩耍。 最近迷上單車露營,常常睡在山林溪谷海邊、夜觀星空賞日出,喜歡這樣體會大自然的美好。希望藉由Bikepacking,幫人們找回單車生活的美好。